首页 |
|
老旧小区的嬗变
入秋以来,公司基地周边热闹起来,一排排杨柳悄变行装,披上了一层金黄,掩映之下的公司家属院开启改造之旅,粉饰一新的外墙、靓丽整洁的街道让原本老旧的小区“容光焕发”。
听同事说,这几个小区已有30多年的历史,因为住的大多是公司职工,所以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家属院。几十年间,它们被风雨侵蚀,已变得斑驳老旧。如今,老旧小区改造政策像一股春风吹到这里,让这片土地开始嬗变。
看着眼前的场景,我的思绪被拉回了3年前。那是公司承建的第一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,我有幸亲历过这场嬗变背后的故事。
那年秋天,我跟着师父一路南下,来到了位于长江之畔的芜湖绿影新村小区改造现场。这座小区坐落在城市的繁华地带,进门处有一条蜿蜒的水渠,小区内绿树成荫,颇有韵味。那时,改造工作已经接近尾声,只剩下最外侧的墙面正在粉刷。项目办公室就设在门口,几位上了年纪的小区居民正在跟同事聊天,从他们口中,依稀听到“房子漂亮了,道路铺上了沥青,停车方便了,大家住得比以前舒坦了……”诸如此类的反馈。
得知我们的来意,负责接待我们的同事找出了改造之前的几张照片,饶有情致地介绍说,别看这个小区名字有个“新”字,但它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,曾是芜湖当地最先进、最繁华的小区,随着时光的洗礼,小区日渐破败,道路狭窄破烂,各种电线穿梭,车辆拥堵,成了让人苦恼的老旧小区。
随着公司改造施工的启动,这个小区迎来了新生。
在同事的带领下,我们在小区一探究竟。如今的小区,很难再找到昔日的影子。深谙施工之道的建设者化身小区“改造师”“美容师”:外墙粉刷了、门窗更换了、地下管网完善了、道路铺上了沥青、景观绿化更美了……同事说,为了展现徽派建筑的风采,他们特意采用白墙灰顶方案,屋顶则采用“平改坡”树脂瓦,既美观又耐用。
令我难以忘怀的是,参观时,同事不时与往来居民亲切打着招呼。他们经过朝夕相处,俨然成了朋友的模样。施工中,为了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,同事们下足了功夫,定期组织上门走访,积极回应诉求,合理安排施工时间,慰问帮扶独居老人……这些关怀成为改造中股股温情,缔结起深厚的情谊。
如今,秋水依依,长江之畔的绿影新村小区正以新的姿态,延续着温暖港湾的使命。只是,很多小区居民会永远记得,曾经有一批“美容师”们,为他们的幸福生活而拼搏努力过。(作者:董慧慧)